2018俄羅斯世界盃,日本對上波蘭的戰役,0:1輸球,但因為紅黃牌數量少,順利晉級。就是為了要確保不會增加紅黃牌數量,日本隊在這場比賽的最後十分鐘,開始消極傳球,球員們可以說是帶球散步,大概可以派我上場的那種,引來了現場觀眾陣陣噓聲。
「可以晉級就好!日本最棒!」情緒激動的日本球迷是這麼說。
「最後的十分鐘有點可惜,還是希望日本隊可以用盡全力呢。」稍微有理智的日本球迷如此反應。
「太丟臉了!怎麼可以這樣踢球!」也有這樣的聲音。
看著那十分鐘的畫面,我第一時間的確嗤之以鼻,也認為南韓媒體一面倒批評日本球隊的聲音不無道理,難道為了晉級就能這樣踢球嗎?那是足球的最高殿堂,你在上面散步?把那些奮戰到最後一分一秒的隊伍當成什麼?
這時候我研究所的教授發文了。
「對我來說,如果害怕被罵的話就不能做出那樣的調度。在歷史上,只會留下晉級16強的成果。我認為西野總教練是個很棒的經營者。」- 中村伊知栽。
換個角度想,總教練的責任就是要帶領國家隊獲得最好的名次。以一個經營者的立場來說,就算和局或是輸球,只要能晉級就能在歷史留名,即使隊上的運動員想要在場上奮戰到最後一刻,即使場邊球迷要看的是雙方用盡全力的比賽,但當時只要不繼續增加紅黃牌數量就能確保進入16強,你要戰死在場上還是厚顏無恥地留下續戰?
球迷要看球,球隊要晉級,不只是新聞,也讓我學到在生活上很多事情,換個位置,目標跟做法就會大不相同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