紐約 – 靠熱情支撐的城市

「我覺得我做太多無薪的工作,我快被燃燒殆盡了!」 今年 12 月就要畢業的 Emily 為了找到一份正職的工作,從研究所一年級開始就陸續在很多單位無薪實習,也為了增加經歷參加了各種活動,在紐約各大藝術活動,都能看到她在做義工的身影,可惜至今正式的工作 Offer 仍沒個影子。 龐大的生活壓力,讓 Emily 終於忍不住,在教授辦公室裡紅了眼眶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是她作為學校代表參加演講比賽時,跟隊友因為目標不同而產生的摩擦。雖然我才剛入學兩個月,但也不難了解 Emily 的焦慮。

 

在學校裡,有個專門幫助學生找工作的職涯中心,不只定期舉辦工作博覽會,每週都有教導如何建立人脈、練習面試的 workshop,每個人都有 advisor 給你專屬的履歷修改建議,只要約時間,每天都可以找 advisor 討論找工作的策略。 無論是本地人還是留學生,每個人的目標都是畢業後找到好工作,證明自己這兩年在學校的投資是值得的,說現實一點,也為了養活自己。 我的教授是個重效率講邏輯的波蘭人,聽完 Emily 因為情緒激動而語無倫次的話語後,攤開雙手說:「如果你不無薪工作,後面有大批的人願意取代你的位置,這就是紐約!我知道這不公平,但這就是紐約。」 每個來到紐約的人都想找到自己的夢想,這份追夢的力量足以讓這些人願意無償工作,有些人 為了經驗,有些人就是單純想待在紐約,更多的人認為,只要在紐約能立足,這段無薪的日子也值得,因為在紐約有一句名言:" If You Can Make it Here,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. " 只要能在紐約存活下來,那這世界上就沒有能難得倒你的城市了。

前陣子我拿到聯合國新聞中心實習的 offer,週一到週五全天上班,為期 3 個月,無薪。雖然最後因為學生簽證問題無法前往工作,但是,拿到 offer 的當下我開心至極,覺得能在聯合國上班,3 個月之內就算要白天上班晚上上課,假日可能都得拿來寫作業,即使這麼辛苦,即使沒有薪水,我也願意珍惜這樣的機會。

十月初去了 Bloomberg 的紐約總部做企業參訪,一位資歷長達 25 年的員工 Monica 跟我們分享經歷的眼神閃閃發光,她說自己從紐澳良的小電視台開始,後來加入了彭博社電台,一路做電視,到現在數位平台,彭博社對她來說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,因為只要找出可能性,公司絕對有舞台讓人發揮。 問她對年輕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有什麼建議,她說:「要找一個你就算無薪也做得甘之如飴的事情。當然不是要人一輩子就放棄麵包,而是當你找到自己有熱情的地方,工作才能長久。」

 

這也讓我想到,以前在台灣工作的時候,總是跟長官抗議自己的薪水太低,但還是做了這麼久,而且怎樣都不肯改行的原因,除了明白自己不做,後面還有大批年輕熱血的人在排隊外,支撐自己的還是那份熱情啊。 日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訪談中提到,他最不喜歡面試者說自己是到公司來學習的。是啊, 哪個老闆願意花錢請一個沒有即戰力的人呢?對年輕人來說,最快速累積戰力的方法就是透過藉由在自己有興趣的產業實習,培養自身的技能。特別是在紐約這樣的城市,當每個人都願意無薪工作來朝夢想前進的時候,要比拼的,就是誰的熱情能讓自己撐久一點罷了。

此文同步發表於換日線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透過 WordPress.com 建置的網站.

向上 ↑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