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上飛機,才回過神來,我這就在前往紐約的路上了。
「妳確定要辭職?都開始播新聞了?」「還要念書?幾歲了?」這是我決定前往紐約攻讀我人生中第二個碩士的時候,大多數人的反應。
對於記者這份工作的愛,濃到旁人難以理解。災難現場說走就走、颱風天刮風下雨,每每完成一個任務,心中的成就感難以言喻。不過在工作六年之後,我一面察覺到自己能力的不足,一面發現自己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好奇心。工作上的進步越來越少,生活中也沒有什麼事情能引起我的興趣,我知道我自己開始停滯,在一個應該持續往前衝的年齡。
曾經跟一家公司執行長聊天,他跟我說打算幾年後把公司賣了,想回美國工作,理由是「台灣的步調真的太慢了。」我很熱愛台灣,我最討厭的就是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到台灣以後成天哭東哭西,我的家人、最了解我的姊妹都在台灣,下樓就有好吃的魯肉飯跟手搖杯,離開家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,我知道台灣一定有一群人很努力的在自己的領域衝刺,但現在的我想要全新的環境,讓自己的成長幅度拉到最大。
「台灣沒有學校可以念嗎?一定得出國?」這也是我常聽到的問題。
如果經濟環境許可,我建議台灣的孩子要出國唸書,前提是要能考上一定水準的學校,學店之類的野雞學校就別去了。國外的頂尖學校光是教學資源就差很多,我在日本念研究所的時候,指導教授曾經在日本政府擔任官職、同時擔任幾家企業的顧問,他籌組的project裡面參加的是SONY、JR東日本等大企業,產學密切結合,利於尋找人脈跟工作機會。在生活方面,可以看到更多更廣的世界,當你的眼界開了,台灣盛行的「小確幸」就再也不能滿足你,也必須讓自己隨時處於上緊發條的狀態,因為你一慢,就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。
我這次要念的是Fordham University的媒體管理,想在世界中心做的事情很多,最想做的是透過我的文字或是影像,找出在紐約一個又一個值得讓台灣人看到聽到的故事。台灣的經濟環境很糟糕,從我回台灣的第一天到再次離開台灣的這天,我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薪資滿意過,每當我跟研究所同學講自己的薪水的時候,大家總是睜大眼睛不敢相信台灣的低薪,我認為這是讓年輕人失去努力工作動力的主因,拼死拼活才拿這一點薪水,我何不做到60分就好?熱情絕對不能當飯吃一輩子,可是沒有了熱情,就什麼也都做不下去了。我想分享自己在紐約看到聽到的一切,換另一個方式讓台灣的年輕人感受到來自世界級都市的刺激,哪怕是一點點也好,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以自己方式向前跑的動力。
在家裡,我是投資報酬率最低的孩子,在慶應留學的錢都還沒賺回來,工作正開始穩定的時候,就又嚷嚷著要去美國。我從心裡感恩家人願意包容我的任性,說真的,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在現在這個時間點辭職出國的決定正不正確,但是我會努力,在人生新的篇章寫下最美麗的故事。
發表迴響